A-A+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子夜吴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赏析
  这首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这一“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象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这等于是提醒读者:“到底是因为吴王夫差好色之过,还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吴的关键?如果西施是灭亡吴国的关键,那么越国在后来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李白没有对后续的发展着墨,并不是他写不出,而是他有意不写。这样做,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https://mingju.yow100.com/1112.html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出自唐代李白的《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出自唐代李绅的《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

有关关山的诗句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有关关山的诗句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岩突兀方山曲,古殿般舟枕岩腹。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兜罗天近云烟湿,婆律风清草木香。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浮生梦觉黄梁熟,何得驱妪重名禄。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yow100.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