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全诗赏析

诗词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品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描写月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写月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王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出自清代诗人陈文述的《夏日杂诗》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赏析  江南夏日,炎热难当。如果一阵凉雨洒下,驱除暑气,带来清爽,那该是多么惬意。这首便写了诗人夏日遇雨的快慰舒畅的心情。前两句写自己的居室临近湖边,夜晚枕席凉爽萧疏,玉漏滴答、催人入睡。后两句说这一夜的雨声真是让人愉快,它把凉意都带入我的梦中了;无边的荷叶上,雨声淅沥、初凉暗...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参考翻译 ...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出自元代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yow100.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