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出自宋代苏轼的《花影》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怎么办的心境。

  这首诗从头到尾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改变中体现出光的改变,写光的改变中体现出影的改变。榜首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必“下”,由于红日逐步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体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三四两句,一“收”一“送”是写光的改变,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改变。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体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改变,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写光的改变,写花影的改变,归根结底是为了传达诗人心里的豪情改变。“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轻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恨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不见,大有幸亏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法之叹。诗人奇妙地将个人心里的豪情改变寓于花影的倏忽改变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宛转美。

  有人评论说:“上瑶台”比方小人在高位当权;“扫不开”比方耿直之臣多次上书揭穿也杯水车薪;三四两句以太阳刚落,花影不见,明月东升,花影重映,比方小人暂时隐姓埋名,但结尾依然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从诗人终身宦途崎岖,政治失落的状况来剖析,发生轻视群小,怨恨官场糜烂的豪情也许是能够的。但诗篇作为文艺作品,它明显不能是日子的实录,它比日子自身大概更归纳,更会集,更有典型性,因而,一定要坐实哪一句即喻什么人或什么事,不免会有顺理成章之嫌了。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 https://mingju.yow100.com/539.html

有关荷花的诗句 荷花十馀里,月色攒湖林

有关荷花的诗句 荷花十馀里,月色攒湖林
静闻天籁拟鸣佩,醉折荷花想艳妆。 荷花十馀里,月色攒湖林。 露浥荷花气,风散柳园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菊艳含秋水,荷花递雨声。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荷花明灭水烟空,惆怅来时径不同。 虽云桃叶歌还醉,却被荷花笑不言。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htt...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喜晴》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赏析  范成大喜欢在窗前种梅树,夏可尝青梅,冬可赏梅花。这首大概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元知 一作:原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死去元知万事空:我快死了才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王师北定中原日: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家祭无忘告乃翁: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在天之灵。 注释示儿:告...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yow100.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