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出自先秦的《荆轲歌 / 渡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 一作:复反)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  一段唱毕,只听见荆...

参考赏析

鉴赏一

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

鉴赏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

鉴赏三

这首短歌,通过对风声萧萧、易水寒凉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有人把意思翻新,用以表现革命者以身赴敌的英雄气概。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曾引用这句诗,激励革命战士对敌斗争的勇气,渲染为人民而战斗的一种慷慨悲壮气氛。这个历史被...

鉴赏四

这是一个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还的壮士的慷慨悲歌。全诗仅两句。第一句写临别时的环境,萧瑟的秋风,寒冽的易水,一派悲壮苍凉的气氛。景物描写中渗透着歌者的感情。第二句表现了英雄赴难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这首诗语言十分平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曲绝唱。荆轲以此得名...

描写春季的诗句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描写春季的诗句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春到人间万物鲜。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宋·周邦彦《蝶恋花》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宋·葛胜仲《临江仙》 春风春雨...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出自唐代的《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 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参考翻译 译文...

世界再万恶,我们也要充满希望

世界再万恶,我们也要充满希望
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不需要很大,五六十平米,卧室阳台种着向日葵,有巨大的落地窗,圆床温暖,床边有通顶的大书橱。书随时可拿,墙上是自己的画、海报还有照片,枕边耳机、眼镜、纸巾、耳塞、眼罩、夹子、镜子、手机都是一手即能够到的状态。 冰箱里塞满了费列罗、牛奶、碎碎冰、芝麻糊、猕猴桃、火龙果…… 每日清早,闹钟一响,摸了手机就起床,我没有赖床的习惯,被子懒得叠,只穿一件...

有关水的诗句 弱水遥遥,终遥不过蓬岛和俗世的界与圈

有关水的诗句 弱水遥遥,终遥不过蓬岛和俗世的界与圈
千年的岁月流走了湘君夫人的狂歌狂舞 沉埋了屈子夕阳般沉沙的胸膛 只能 楚天的白云黄鹤一江春水向东流! 你好啊,甘冽、清明的水! 从出生那天,你似乎就有着 诗人的清高,圣者的智慧 以一颗不肯媚俗、阿谀的心儿 寓居于世。 流水记得微风,记得微风的想法 它的快慢,都在一念之间。 凌波而舞的女子呵,踏着水的细语,扰乱了月的心绪。 河, 源头飞来白天鹅。 问询我, 为谁作《三别》? 薄雾沿水波而来 让我...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yow100.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