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缘愁似个长”。整句是: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赏析: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诗句出自李白的著名诗篇《秋浦歌》。以下是《秋浦歌》全诗:

秋浦歌

作者:李白       年代: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全文赏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赤枣子·风淅淅》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参考翻译 注释 ①淅淅: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②纤纤:形容细长。... 参考赏析 赏析 这一篇还是以少女...

关于大海的诗句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关于大海的诗句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海底游鱼乐,天边过雁愁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烽火城西白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长风破浪回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君不见...

关于水的诗句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关于水的诗句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唐·王维)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宋·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宋·汪元量)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明·罗贯中) 水万物之本源也(春秋齐国&...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出自盛唐诗人张谓的《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赏析  自古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yow100.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