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出自宋代陈与义的《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注释①襄邑:今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②榆堤:栽满榆树的河堤。③不知:不知道。④俱东: 俱: 一起 指一起向东。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政和七年(1117),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简析

春末夏初时节,诗人从京城开封出发到襄邑去,乘船惠济河东行。这天天气晴朗,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将满河春水照得红红的,连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红色了。趁顺风,客船船帆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何等轻松畅快,心旷▼

赏析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

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
美丽的面孔不会常驻,但是气质不会流失。 1. 人生的重大决定,是由心规划的,像一道预先计算好的框架,等待着你的星座运行。如期待改变我们的命运,请首先改变心的轨迹 2. 疲倦是一种淡淡的腐蚀剂,当它无色无嗅地积聚着,潜移默化地浸泡着我们的神经,意志的酥软就发生了 3. 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4. 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出自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时间的诗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时间的诗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 抓住今天,尽可能少依赖明天。 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掉的也是今天。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自勉,岁月不待人。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出自南宋诗人张良臣的《偶题》 谁家池馆静萧萧,斜依朱门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赏析  这首写春天景色的一首好。前两句交代了池馆大门紧闭,周围很宁静。后两句说墙内的一枝杏花,让人想象着墙内的满园春色灿烂夺目。这里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yow100.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