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出自北宋诗人苏舜钦的《夏意》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席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颸拂面之感。

  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

  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夏天景色的诗句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夏天景色的诗句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出自唐代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送给你一种...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yow100.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