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全诗赏析!

诗词名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汉江临眺》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作品赏析:

  本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   这首《汉江临眺》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明明是水波在起伏,却给了人以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也在动荡的错觉。形象地渲染出了磅礴的水势。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优美诗句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优美诗句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

有关于黄河的诗句、赞美黄河的诗句

有关于黄河的诗句、赞美黄河的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

夏天景色的诗句、描写夏天的诗句

夏天景色的诗句、描写夏天的诗句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往丹阳城南望去...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yow100.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